比TMA还猛!双季戊四醇价格暴涨3倍,6万吨产能龙头或成10倍妖王
“关注”我,更多精彩抢先看
股市的精彩,总是带着点魔幻现实主义。几天前,跌跌不休的A股市场刚让一批股民怨声载道,眼瞅着机器人、AI算力等热门题材的股票纷纷熄火,那些动不动拿“科技革命”来说事的人突然也没了底气。就在这种市场正冷得像个腊月寒冬的时候,一些化工股却悄悄活跃了起来。这可不是昙花一现,化工板块的涨价预期正在撬动资金流向,资本闻着风向跑得比猎犬还快。你说,这股市里怎么就能冒出个“龙卷风”,让某些化工股票从谷底咆哮着翻了数倍?。
事情还得从几款特定化工产品的价格涨势说起。所谓产品涨价,根子上可不就是供需两端的角力吗?这次,有一种叫“双季戊四醇”的化工原料绷紧了市场神经,其价格从2024年的2万元/吨,硬是飙到了如今的6.3万元/吨——涨了三倍多。双季戊四醇是什么?听着脑袋发懵没关系,它的用途十分讲究,是光固化油墨的核心固化剂,在高端油墨配方中的占比可达四成以上。简单点说,数据中心、新能源汽车电子这些年势如破竹的发展,猛地拉高了该材料的需求,但偏偏其产出比例在季戊四醇生产中只有那么10%-18%。供小于求,价格能不上天吗?。
再来看供给端,事情就有点意思了。全球范围内的双季戊四醇实际有效供应只有1.8万吨,而需求预计到2025年会飙升到2.5万吨。这还是算上了行业顶尖优化技术。问题是,光靠优化,赶不上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,部分厂家的检修停产更是雪上加霜。业内分析,若这种供需“失衡剧本”继续演下去,双季戊四醇的价格未来可能会涨到20万元/吨——这在化工行业算是骇人听闻的预估了。手握这款化工原料的头部厂商成了市场上的“香饽饽”,很多股票也被冠上了新一轮暴涨预期的帽子。谁不想抓住“下一个正丹股份”,一劲图个“大赚一笔”?。
化工板块迎来了投资者的疯狂注目。翻看上市公司资料,双季戊四醇的那些行业“大玩家”排着队浮出水面。人们发现有家公司产能高达6万吨,号称亚洲第一;还有一家企业通过高精技术优化,将双季戊四醇的转化效率做到行业巅峰45%;不论是地方国资委还是央企背景,都有些“股票中的王者本色”。再看技术面,许多公司股价的底部区域早就没了之前的沉寂,以漂亮的“突破姿态”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资金流入。
但故事不会永远停留在好消息上,每次过去的成功案例都在提醒我们一个真理上涨的逻辑虽然简单,但背后的风险绝不外行。这类化工品上的资金狂热,归根结底还是基于短期业绩的炒作和预期。但这预期靠得住吗?随着双季戊四醇价格继续暴涨,不少人担心高价会透支下游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能力,你这需求再堆积,也不是无底洞。另外,政策的变化也成了隐形杀手。如果产能调控突然有了新的方向,那些快得让人目瞪口呆的股价还能跑多快?。
各方立场的分歧也在这个时候越来越明显。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大举进场,重仓压顶;另一方面接连发出提醒,声称“风险虽小但不可忽视”。散户又是另一幅模样,盯着涨停板蠢蠢欲动,却担忧政府将出台力度空前的环保措施。这僵局让人后背发凉化工品的涨价故事一旦戛然而止,会不会把所有还没来得及撤身的人都留在从高处跌下的大坑里?抽离这个微妙的情势,你会发现,股市操作的水平高低并不是关键,何时看得准,何时进得妙,恐怕才是决定盈亏的生命线。
写到这里,双季戊四醇的神话正逐渐被拆解成疑问和推演。投资者聚焦业绩预期是没错,但光看水面上的波动,不从深层次摸摸风险和机会的脉搏,未免显得片面。有人说,这波热潮不过是资本的又一次操控狂欢,割完韭菜便消失得无影无踪,也有人坚信这是一场有迹可循的产业升级带来的投资良机。股市嘛,总归有人上车有人下车,至于是风口上的猪还是反常的奇迹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